61471

海底捞上市迷局:多次传闻被否认 上市之路还有多远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胡小夭 2015-03-03
在火锅品牌 呷哺呷哺 2014年底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之后,海底捞一直对上市的克制态度,开始有了松动的迹象。 而在2015年春节前后,接连出现的传闻,让 海底捞 尝到了年关难过的味道。 首先是春节前,离职员工利用手中人事信息向海底捞敲诈50万元,;...

在火锅品牌呷哺呷哺2014年底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之后,海底捞一直对上市的克制态度,开始有了松动的迹象。

而在2015年春节前后,接连出现的传闻,让海底捞尝到了年关难过的味道。

首先是春节前,离职员工利用手中人事信息向海底捞敲诈50万元,;而春节之后,海底捞又因为收取“168元包厢费”这样与其标志性的优质服务形象极不合拍的消息,引发了大众的注意。

在内部管理和外部评级问题双重夹击之下,海底捞2015年计划突击开出78家门店以冲刺上市的消息,使得海底捞的焦虑和困惑,尤为明显。

上市还是不上市

自以“海底捞体”与“变态服务”经历了微博等渠道的病毒传播爆红之后,海底捞上市的传闻一直没有停止过。

2012年3月底,简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曾披露海底捞上市的计划,并称“现海底捞已进入上市辅导期”,但最终并未实现。

此后数年,传言均未停止,虽然创始人张勇偶尔低调地表示“有上市计划”,但多次上市的传闻均被公关否定。

在2014年,海底捞加快了开店的速度,而这一举动,与呷哺呷哺在提交IPO申请前一个月开19家店增大体量的做法相近。

作为一家以口碑闻名、连续5年居于“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榜上”的川味火锅公司,2012年,海底捞营业额为31亿元,2014年的营业额已经超过50亿元。

在此前的十余年中,海底捞门店以平均每年5~8家的速度扩张,海底捞2004年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在2012年时,开店数量不足70家,2013年为82家。但自2014年起,开店节奏大大加快。有内部员工指出,2014年海底捞共开店17家,是原有开店速度的3倍。

目前,海底捞官网显示,公司已在国内29个城市有109家直营餐厅;另外,在新加坡有2家、美国洛杉矶和韩国首尔分别有1家直营餐厅。

但与2012年门店即达到330家的呷哺呷哺相比,海底捞的步伐不算太快。香港联交所发布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呷哺呷哺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达370家,仅2013年全年扩张门店数就达170家。

尽管《海底捞你学不会》的作者黄铁鹰,支持海底捞上市,但许多分析师都不主张海底捞快速扩张上市,理由都集中在管理瓶颈上。

海底捞一贯推行的“家文化”及向服务员与低层管理者均有放权的管理模式,在它仅仅增长到目前一万多名员工的情况下,已经显现了难以复制的问题。

前员工敲诈公司的缘由即在于如此—一位离职的海底捞员工认为自己的建议被公司采纳后,并没得到升职、奖励,由此心生不平,最终发展成敲诈。

而“家文化”本身的问题也伴随而来。海底捞方面曾表示,老员工源源不断地介绍来的亲友是海底捞招聘容易的重要原因,但这也使海底捞公司内发展处于复杂的人际关系。海底捞内部员工曾向媒体称,“如果新进员工与之前的管理层有裙带关系,就会‘发展’得比较快。”

而随着火锅业进入者的快速增加,利润的下滑也成为作为先红起来的海底捞模式持续的限制。

2015年3月,据《新民晚报》报道,位于上海的海底捞徐家汇店等分店均收取“包间服务费”,数额为168元、128元不等,引发了食客的不满和投诉。

黄铁鹰曾转述张勇对上市的看法:“我们海底捞是一个平民公司,没有任何根基,没有任何背景;现在做这么大,而且会越来越大。生意越大,麻烦越多;如果我们是上市公司,碰到惹不起的人和麻烦,可能就多一层保护,至少上市公司的地位和社会股东也会帮帮我们。”

作为简阳市大力扶持、寄予“支柱企业”厚望的海底捞,早在5年前就接受过上市辅导。

不过张勇也曾表示,等商业模式能够盈利并可以更轻松地复制后,海底捞才会上市,而公司走向正规化,也是上市的一个重要诉求。

尝试O2O和多元化

海底捞对上市寄予获取品牌价值和一定的保障的希望,所有的支持和保障,都服务于继续快速发展的雄心。

已经自称“海底捞集团”的海底捞,显然并不会真正像其一贯的口号一样,“专注于火锅业”。

无论是呷哺呷哺还是海底捞,都被质疑在北京区域的市场最好,而由于口味和偏好,南方市场并不能发展得与北方一样好——在有限的火锅市场之外,海底捞有更广阔的发展想象力。

海底捞为自己探索了数条新路径。

尽管曾在2011年被爆出其经典骨汤“系勾兑而成”,但这并不妨碍海底捞推出火锅底料,在商超、农贸市场等渠道进行零售,一向注重线上的海底捞亦登陆淘宝等电商,其在淘宝的宝贝页面超过3000个。

新品牌“优鼎冒菜”不再延续夸张服务的神话,也许是国外门店顾客对“变态服务”的不买账,使得海底捞希望用另一种形式走出去。

海底捞的内部结构也在调整当中。对于新业务,海底捞似乎有意弱化海底捞的品牌名称,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显示,包括北京海底捞蔬菜种植基地和食品分公司在内,海底捞在北京共有15个分公司。然而Hi捞送和U鼎冒菜,分别由海鸿达(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优鼎优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在O2O方面,海底捞算是餐饮行业的先行者,在两年前就在时下大举攻入线下商业的微信平台上试水支付。

2013年海底捞和微信合作推广微信支付。根据海底捞信息部部长冯海龙此前在微信公开课分享的数据,从今年1—3月,海底捞微信订单已经增长到31491单,占网络订单63%。微信支付订单3446笔,占网络支付比例60%。最有冲击力的一点是,微信支付的交易额占到了海底捞整体销售额的17%。

除了可以在APP上订餐、叫外卖,海底捞还上线了两款休闲小游戏,一款叫hi农场,另一个叫hi拼菜,都是借用了比较流行的休闲游戏类型,再换上海底捞的元素而来。

除此之外,海底捞还与印美图合作,在各个门店内提供微信照片打印服务,冯海龙的想法是,“游戏会腻,但是服务会给用户带来价值”。从数据的反馈上看,在线上继续延续服务这个策略是有效的。“公众号以前每天新增1000多用户,上线了印美图之后每天新增六七千”。

上线印美图,海底捞一次性的投入就高达200万。

除此之外,海底捞也没能从冲向房地产业的千军万马中免俗。

2012年,海底捞在其注册地四川简阳获得一块商业用地,捞规划建设一家体量20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

同时,海底捞还进军了酒店管理行业。2014年6月10日,腾讯大渝网报道了海底捞与明宇酒店集团委托管理项目成功签约,其官网上也挂出了相应新闻。

此次双方合作酒店项目定位为五星级品质的有限服务型“丽雅”品牌饭店,位于简阳市雄州大道与简州大桥交会处,总建筑面积为25700平方米,拥有近200间客房,配置餐饮、会议等功能配套设施。

当地化、泛服务化和体量更大,在从中小企业试图长大成餐饮集团的路上,海底捞勇敢地作出了各种尝试,但问题是,海底捞方向并未明晰。

责编:龙商网
    (0)
    (0)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龙商搜索

    文章总评分

    已评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