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31

传统百货业困境:“外来和尚”得入乡随俗

来源:中国消费日报 作者:戴岱 2014-12-31
据香港时尚零售集团I.T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14上半财年,I.T集团和老佛爷合营的北京老佛爷百货门店亏损持续扩大,亏损额从年初的1070万港元提高至2000万港元,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传统百货业当前面临的困境:顾客分流、业绩下滑、关店频...

据香港时尚零售集团I.T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14上半财年,I.T集团和“老佛爷”合营的北京老佛爷百货门店亏损持续扩大,亏损额从年初的1070万港元提高至2000万港元,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传统百货业当前面临的困境:顾客分流、业绩下滑、关店频频。面对多重挑战,业内人士指出,传统百货业只有注重自身的创新与突破,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强化转型升级,才能取得良好发展。

“老佛爷”亏损依旧

北京老佛爷百货是“老佛爷”第二次在中国开店。早在1997年,“老佛爷”就曾在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条侧街上开过一家店,但因为亏损,该店仅维持了一年时间。16年后,“老佛爷”再次进入中国市场,并拉上了香港时尚零售集团I.T,双方分别出资50%,成立了拉法耶特百货(中国)有限公司,于2013年9月合作开设了北京老佛爷百货。在该店刚开业时,“老佛爷”国际推广部的相关负责人曾透露:“接下来的5年,我们预计将在中国大陆开设16家分店。”然而经过一年时间的经营,不仅增加店面的计划未能落实,这家店也未能盈利。

根据此前的财报显示,2013年I.T集团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零售业亏损额为1400万港元,其中从2013年10月开始运营的合资公司,到2014年2月28日的短短5个月时间,就已亏损1070万港元,而且亏损面仍在持续扩大。

与北京老佛爷百货截然不同的是,法国巴黎老佛爷百货一直受到消费者的热捧,其每年接待顾客人数超过800万,其中近半销售额来自于亚裔顾客,而亚裔顾客中又属中国顾客位列第一。这或许正是老佛爷百货对中国市场“念念不忘”的原因所在。

买手制模式在中国遇冷

“前期大量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与新市场需要磨合期等诸多因素是北京老佛爷百货亏损的原因。”在星球零售分析师邱裕君看来,与亏损本身相比,老佛爷百货能否尽快寻找到适合中国市场的盈利模式,才是当前最严峻的问题。

“中国市场带给北京老佛爷百货的最大挑战,或许是老佛爷百货最引以为傲的买手制。”据邱裕君介绍,北京老佛爷百货位于北京市西单北大街与灵境胡同的交汇处,共有6层,进驻品牌超过500个,其中有300多个独家品牌是“老佛爷”买手团队从全球采购而来。“买手制模式与目前国内的传统百货业经营模式截然不同。传统百货业经营模式相当于‘二房东’,即先开设一家商场,然后招商,收取房租和商家的销售提成,所以国内80%以上的传统百货商场内的品牌都是重复的。而在采用流行于国外的买手制模式的百货商场内,只有少数大众品牌,其余则为小众的个性品牌,但这样的结构并不被中国消费者所认可。相比较而言,到北京西单地区购物的人更接受像ZARA、H&M这样的大众品牌。”邱裕君分析称,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对时尚的追逐还仅是停留在跟风阶段,因此老佛爷百货要想获得成功,恐怕还得在如何迎合中国人的消费口味方面多下功夫。

传统百货业齐陷困境

“老佛爷”的亏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中国传统百货业的困境。在经过了10余年的高速发展后,传统百货业近年来已显疲态,其在2014年继续“沦陷”,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利润额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传统百货业的冬天已经到来”这一业内共识引发了普遍担忧。

百盛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百货商场,其一举一动反映出了整个中国百货业的现状。据百盛集团于2014年11月10日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其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2.7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滑了23.1%;销售额也下降了0.9%,跌至37.4亿元。尤其在今年第三季度,其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32.6%。更为糟糕的是,从2012年起至今,百盛集团的在华业务不断收缩,两年间已关闭6家门店。

遭遇经营困顿的并非只有百盛集团一家,内资百货企业也不能全身而退。据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类统计的20家A股百货业上市公司的今年上半年业绩显示,这20家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总计约为431.14亿元,同比下滑约7.09%。其中,今年上半年仅有西安民生、南京新百和成商集团3家百货公司取得营收增长,其余17家公司的营收情况无一例外都呈现下滑趋势。

另外,从关店数量方面看,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的零售企业关店达160家,创下历史之最,其中大型百货商场共关闭12家门店。下半年,颓势依然未有好转:7月,王府井百货广东湛江店宣布停业;12月,华堂商场关闭了位于北京西直门地区的门店,而这已是其今年在京关闭的第三家门店。

积极探索转型方向

如今,传统百货业可以说面临各种挑战,包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冲击、日益壮大的电商对顾客的分流、海外购物和代购渠道带来的商品多样化以及购物中心的体验式服务等,都对其造成不小影响。在多重夹击下,该如何做出调整以迎接各种挑战,成为传统百货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一些传统百货企业纷纷开始在转型的道路上进行各种探索: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部分传统百货企业摒弃“大而全”的经营理念,改为注重产品精细化,同时放大经营强势品类。例如,北京东安市场清退了化妆品、男装经营区域,开设了青春潮流馆;北京西单商场调整并压缩了男装的经营面积,改为专注经营珠宝、体育用品等品类;北京汉光百货重新设计了儿童家居区域,并加大了化妆品、女鞋等品类的比例;北京SOGO百货二期的绅士馆现在也已闭店,进行改造。

在经营模式方面,一些传统百货企业从专注零售转向在资本市场寻求合作,将经营范围扩张到零售以外的领域。例如,在武汉武商集团未来新开发的项目中,几乎不再涉猎百货业态,而是以购物中心经营为主;天虹百货也在加速向购物中心模式转型,同时进军便利店领域;王府井百货先后牵手腾讯、恒大等企业,在互联网与商业地产两个领域寻找合作伙伴;百联集团则入股上海迪斯尼。

在品牌方面,传统百货业的自有研发步伐正在稳步进行。例如,王府井的自有品牌Firstwert男衬衫集合店已亮相北京百货大楼和双安商场;新世界百货计划在2015年增加超过20家自有品牌“LOL”专卖店。

在线上领域,目前王府井百货、银泰商业、天虹商场等百货企业都在加速“触网”,今年他们均积极参与了电商举办的双11购物狂欢节O2O专场活动。从观望、抵制到积极参与,可以说传统百货业对新兴市场、O2O变革探索的重视已达到空前程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其对转型的迫切需求。

自身创新与突破是关键

传统百货业的地位已越来越尴尬是不争的事实。在平安证券分析师耿邦昊看来,摒弃过去简单出租场地赚取租金的思路,借助消费体验场地优势深入参与商品信息对接、库存对接、会员共享、物流配送体系对接等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等将成为传统百货企业日后的必修课。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建议,传统百货企业应自主建立集采中心,此外还可进行“场地连锁”经营,与品牌生产商或品牌批发代理商形成捆绑发展,从而涉足生产制造业。

百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总经理陈三强表示,传统百货业的转型一是要自持物业,降低租金成本;二是要引进自有品牌、自主品牌,实现品牌差异化,扩大利润空间;三是要不断探索经营模式。

丹尼斯百货有限公司百货事业处总经理刘永松认为,传统百货业应注重商品组合的加强、服务意识的提升及VIP顾客的维系。首先要做好的是商品和服务,前者的体现就是品牌,要把同一品类所有好的品牌都提供给顾客,让顾客来挑选,这是购物中心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应尝试做体验性服务,压缩一些受电商影响较大的产品品类,扩充一些能与顾客形成互动的餐饮和休闲品类;最后,还应利用新媒体加强与顾客的沟通,以此吸引更加年轻的消费群体。

责编:龙商网
    (3)
    (0)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龙商搜索

    文章总评分

    已评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