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985080

失意的“华润万家”:Ole'为何难助其“翻盘”

来源:龙商网 作者: 2024-04-23
步入40岁的华润万家,有着属于中年人的尴尬:大卖场颓势难止,新力量还未成长起来。 旗下这么多业态,面积有大有
 
步入40岁的华润万家,有着属于“中年人”的尴尬:大卖场颓势难止,新力量还未成长起来。
“旗下这么多业态,面积有大有小、定位有高有低,但单独拎哪个出来,也扛不起大梁来。”有业内人士如此描述华润万家的现状。
作为国内零售业的“国字号”选手,华润万家早期通过系列收购、合资共建迅速壮大,营收破千亿、连续多年问鼎国内连锁百强桂冠。但在消费环境快速迭代下,主营的大卖场营收逐年下滑、至今几近腰斩,与之相伴的是频繁闭店。
根据中国超市百强榜数据,华润万家门店数从2020年的3261家降至2022年3130家,3年时间关闭了131家门店。今年以来,累计关闭超8家门店。
业绩上,华润万家营收巅峰是2013年、达到1342.56亿元,此后持续下跌,到2022年仅为692.35亿元,相比2013年减少650.21亿元,几乎腰斩;在连锁百强上的排位也从首位下滑至第7位。
大卖场业务一路溃退下,华润万家开始加码精品超市业态。比如,在已有的两个高端超市品牌Ole'、blt基础上,2020年又布局了定位中端客群的“万家CITY”;去年12月,由华润万家升级改造而来的9家blt门店陆续开业,还计划在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布局更多精品超市,明显加快Ole'的展店速度。
显然,华润万家的破局策略是聚焦优质中产客群的细分市场定位,这没错,但其精品超市的品牌供应链、门店业态、运营风格、经营思维等环节都表现出老化的特点,尤其与当前受时尚、年轻等优质客群青睐的仓储会员店、专业店等业态相比。
如此,华润万家如不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其“精品高端业态”战略很难助力华润万家翻盘进入“第二春”。

01

旧思维下的“精品店”

今年2月,Ole'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开业,这是其最新迭代的五代店典型代表店。
该店经营面积2300平米,拥有1.5万支单品,品类涵盖水果、烘焙、蔬菜、低温奶、肉类、水产、家庭食品(早餐、婴幼儿食品、调味品等)、休闲食品、洗护日化等。目标客群上,与其它Ole'门店差别不大,瞄准的是高端家庭客群和时尚年轻客群,分别占比60%、40%。
不过,在门店装修风格、商品组合设计等方面较此前几代店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是Ole'定位高端市场,此前几代店在整个门店装修上包括内部装饰道具等方面,着力营造的是奢华厚重感,而新开2个多月的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店面风格更显明亮清新;
二是强化进口商品经营,占比达60%,覆盖门店所有品类,其中水果、牛肉、酒类、鲜奶、调味品和休食等是进口商品占比较大的几个分类,如首发上市的智利西梅、澳洲270天以上谷饲牛肉/M6级别和牛、Ole'自有品牌新西兰鲜奶、鱼子酱/鹅肝酱、日韩零食等;
三是扩充品类经营、精选单品,充分践行“宽类窄品”的选品原则,“品类做宽、单品做精”是行业近些年的发展趋势,一定程度上Ole'也摸到了行业迭代发展的脉搏,但具体看,Ole'只做到了宽、并未达到精。
2300平米经营1.5万支单品,可以说“以中型超市的面积经营着如大卖场一样繁多的单品”,走的仍是大卖场一站式购足的老路。这与行业内普遍减品到5000支及以下有着明显差异。
回头看,门店装修风格的变化和进口商品的占比加大,都体现出其对目标客群需求存在的滞后性。
自2016年新零售风起,以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等突出强化门店装修、面向中产的生鲜超市诞生时,很多传统超市闻风而学的其中之一便是装修,但这仅是表面的东西。Ole'要往轻奢转,门店装修风格转变只是“形似”,“神似”真正靠的是商品资源、运营思路和模式等方面的转变。
比如对进口商品的突出强化,已经滞后于行业的消费现状。
“过去经营进口商品门槛很高,很难拿到资质,这时强调进口能凸显差异、有优势;但现在随时随地都能买到进口商品,线上线下,甚至在大卖场也能买到,这时进口商品就不是稀罕物,没必要做突出。”一位对高端超市业态颇有研究的资深业内人士说。
他表示,早前很多超市设置了进口商品专区、集中呈现,现在是分散在各个区域进行陈列售卖,占比也在不断缩小,这就意味着进口商品的重要性在弱化。尤其在当前更强调质价比、追求个性化的市场环境下,进口商品的优势不再凸显,所以零售企业着重突出的不应该是“进口”,而是更匹配目标群体的选品。
另外,在生鲜产品尤其海产品上,Ole'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单品数在100支左右,以高单值的冷冻深海产品为主,在满足需求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
其一,经营单品数相对较少,鱼虾贝蟹4个中分类加上时令新品,100支明显偏少,且在1.5万支单品中,相对高频的海产品仅占1/150,不太合理;其二,售卖形式以冷冻为主,缺少鲜活品,尤其是水产类,国人向来偏好鲜活,更健康、口感更好。这也是一个缺失。

02

落后“同一赛道”友商

今年,是华润万家成立40周年,同样也是Ole'创立至今20周年。
倒推回去,2004年在深圳万象城Ole'开了第一家店,到目前在上海、北京、长沙、成都、厦门等高线城市布局了超120家门店。今年Ole'计划再开20多家店,拓店步伐明显加快,此前年均开店仅6家左右。
“步伐加快”背后有两种可能解读,一种是模式走通,进入快速复制阶段;另一种是竞争加剧,倒逼发展提速。结合市场情况与华润万家内部调整、Ole'发展态势来看,更大概率是后者。
一套经营管理模式的走通最直观的权衡标准是业绩情况,Ole'整个盘子的销售、利润鲜有公开。但在走访Ole'北京朝阳大悦城店时,龙商网&超市周刊从门店相关方了解到单店的一些情况,2300平米的Ole'新店,客单在100元左右,客流量1000多人次,日常销售合计10万元左右。
对于走大众路线的业态如沃尔玛、永辉、物美等大卖场来说,折算下,2000多平日销10万多已是不错的一个销售业绩;但对定位高端市场的Ole'而言,无论是100多元的客单,还是10多万元的日销,都显得极其“平庸”,与其高品质定位下伴随的高单值品类结构不符。
“我们客单价现在是100多,比老牌精品超市肯定要低些,这不是因为我们售价低,是因为品类结构不同;传统精品超市在酒类、保健品等高单值的品类上运作更成熟且积累一定客源,这样客单肯定更高些,像一瓶酒可能就几百上千元。”主打“高贵不贵”、更具烟火气的盒马黑标店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
在品类结构、定价策略上有差异,且在盒马黑标店价格定位“更亲民”的情况下,其客单价也贴近Ole'。一定程度说明,老牌精品超市Ole'客单价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更宽泛讲,定位服务中产群体的山姆、开市客、Fudi等国内外会员店也是精品超市,同样秉承优选、精选商品的经营原则,突出高质优价。凭借始终坚持的优质选品与合理定价,不断深化与上游供应链间的共创开发,合力打造大单品,山姆、开市客等不仅在人气、客流上领先众多同行,在客单上也隐有一骑绝尘之势,达到上千元。
再有,Ole'还面临着同样老牌的北京华联BHG、Citysuper,去年新起的百联旗下高端业态CITY LIFE等的竞争。
作为最早入局的一批,从门店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看,Ole'显然做得不是很成功,尚未在细分赛道真正站稳脚跟、明确自身位置,也始终未建立起与目标客群相匹配的商品结构。
比如,Ole'要往轻奢、时尚转型,真正要实现的是商品层面的适配,而不单是店面装修的迭代;客单、客流始终上不去,要反思的不仅是定价策略,更可能是深层次的商品结构问题。

03

Ole'缘何难堪“C位”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华润万家想“奔赴”的精品超市赛道市场容量十分有限。
不同于走大众化路线的普通超市,精品超市的目标群体是中高收入阶层,这部分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壮大,但整体占比仍然偏小。
根据普益标准发布的《2021中国中产家庭资产配置白皮书》,我国中产家庭数量约3320万户,占城镇家庭的比例为22.4%,1/5左右;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超市及大卖场市场规模为3.09万亿元,其中精品超市市场规模是1294亿元,占比仅为4.19%。
“精品超市这个业态本身是有门槛的,有门槛的商业业态市场份额就大不了,而要在这个本就小的市场份额里分得较大块蛋糕,拼的只能是专业,把门店各个品类做到和专业店甚至比专业店更专业,就成功了。”上述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在他看来,背靠国企、入局早的Ole'之所以在竞争中“掉队”,单在规模上能与同行一拼,在更关键的品牌影响力、消费者心智和实际效益上反而落后了,没有积聚先发者优势,根源在于其始终没能形成领先于当下市场的成熟运营模式,仍是按老一套模式或仅仅做了不及内里的细微调整在发展,“不疼不痒”。
一个细节是,年初北京区域Ole'一店长在接受龙商网&超市周刊采访时,谈及门店变化,更多是放在店面装修、陈列道具/装饰以及冷冻/烘烤/分割等设备的改变上,比如提到家居区采用形似木纹的装饰材料、烘焙区选用亮丽地砖和进口烘烤设备等,而更深层的运营管理方式、选品思路等鲜有具体的做法呈现。
另外,在精品业态市场空间本就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华润万家还采取了细分品牌策略:2004年Ole'诞生,定位高端人士;2009年,成立blt精品超市,隶属于Ole'旗下、60%为Ole'商品,定位中产及以上,比Ole'低一等;2020年推出面向中产的万家CiTY,比blt又低一等。所以,定位高低排序上,Ole'>blt>万家CiTY。
也就是说,在精品业态,华润万家一家企业便落了3子。行业内的普遍做法是,一种业态通常布局一个品牌,如沃尔玛大卖场业态品牌是“沃尔玛”、会员店业态品牌是“山姆”,高鑫零售大卖场品牌是“大润发”、会员店品牌“M会员店”,目的是对内资源、对外认知作区分。
反过来,华润万家同个业态多品牌并举的发展策略,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内部的不良、无序竞争,且资源分散极易造成整个业态“散而不强”;对外,有可能会对消费者形成一定的认知障碍,影响品牌打造。
自1995年前后家乐福、沃尔玛等先后入华以来,主打大众化消费的大卖场、综超等始终是零售业市场的主流,至今这一趋势也未发生变化。所以,华润万家试图摆脱“中年”窘境、“重振雄风”的方向不在精品赛道,而是要把定位大众化消费的大卖场、社区店等业态做好做强。
发力精品业态只能分得该细分领域市场的一杯羹,也不该是华润万家这种“国字号”选手的使命。
责编:hw
    (0)
    (0)

    龙商搜索

    文章总评分

    已评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