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8395080

人民日报评社区团购:别只惦记几捆白菜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2020-12-12
社区团购上演百团大战 互联网巨头扎堆布局某领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目前开辟的新战场是社区团购,据统计,滴滴、国美、苏宁、美团、拼多多、阿里巴巴、京东等都已经入局或即将入局,连快手、字节跳动也没忍...
社区团购上演“百团大战”
互联网巨头扎堆布局某领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目前开辟的新战场是社区团购,据统计,滴滴、国美、苏宁、美团、拼多多、阿里巴巴、京东等都已经入局或即将入局,连快手、字节跳动也没忍住。
社区团购不是新生物,包括记者在内的小区业主群里,早就有自称“团长”的一批人,先去跟店铺老板谈好团购价格,然后在业主群里面发起团购,有点像本地版的拼多多。这个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前后,到2018年,邻邻壹、松鼠拼拼、十荟团等一批社区团购公司分别拿到了红杉中国、IDG、真格等一线创投机构的投资,一度成为资本的宠儿。
到了2019年,头部玩家你我您和十荟团宣布合并;松鼠拼拼被爆裁员至少三分之二;融资多达6.3亿的呆萝卜宣布资金链断裂,进入破产程序。
世事难料,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社区团购又迎来了新增长,互联网巨头纷纷一个高跳,跃入这片水中。

7月7日,美团宣布成立“优选事业部”,王兴表态,社区团购这场仗一定要打赢!

8月,拼多多社区团购项目“多多买菜”上线。
9月,阿里成立盒马优选事业部,亲自下场加入社区团购。
10月,今日头条上线“今日优选”,成立电商一级部门。
11月30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东哥突然出现,在高管会上正式宣布:成立京东优选,亲自带队下场,打好社区团购这一仗。
一时间,平静了许久的互联网江湖又掀起腥风血雨,这个叫“社区团购”的玩意突然成了必争之地。
从另一个角度说,陷入数据、流量、增长泥沼的互联网巨头们,需要一个厮杀的新赛道。但是别忘了,社区团购已经经历过一次“社死”,这一轮狂欢之后能持续多久,并不确定。
社区团购是资本泡沫么?
我们看它是不是一个泡沫的时候,其实主要是看规模效应,比如采购成本、销售成本、履约成本能不能降低。
我们可以比较来看,采购成本只要量大,这肯定是可以可以慢慢降低的。
第二个是销售成本。现在给了10-15%的提成给团长,团长的提成是很难干掉的,因为大家大部分客户下单是在微信群里面下单,这个群里面的用户其实属于团长,属于私域流量,而不是属于你平台公司,所以本身私域流量和平台其实是有个矛盾关系,这里面大家就需要用办法去弱化团长职能,后面我们会讲会有好几种方式,这个是我们在其他业态也会看到,就是会拿私域流量来跟这个平台来谈溢价,这个是未来要降低销售成本一个很大的门槛。
第三个履约成本,我们刚说过订单越密、客单价提高其实都能把成本降下来。所以我们总体算了一下,算下来加上销售成本,整体的社区团购履约成本可能要17~21个点,这个是很高的。
当然了,我们假设这几个环节都像我们刚刚说的有规模优势,也把团长“干”掉,只给他一个像菜鸟驿站一样的,只是一个提货的钱,算下来其实可以做到9%左右,这是理想情况了。
但是通过这个对比可以看出来,它是比前置仓电商的26%,比永辉超市的15%,也低很多。这就是我们说的预售模式的威力。
如果你再考虑到社区团购针对的是三四线城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他的竞争对手其实更多还是菜市场,更多还是夫妻老婆店的时候,你会发现它这个优势会更明显。
这从风险角度来讲,其实还不能完全免除,比如兴盛在湖南已经很强了,它能做到盈利,大家都觉得它是铁板一块,就有点像我们刚才说快递公司一样的,是有规模优势的。
但实际上你可以看到他们在长沙本地有同样一个竞争对手,它70%的供应商和60%的团长都和兴盛是重叠的。就说白了供应商和团长对整个平台没有粘性,都是很容易被人给撬走的。真正有对你有粘性的人,只有用户,所以兴盛现在也开始在推APP,要把这些私域流量给洗到平台上来。
食品安全我们觉得是一个问题,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影响公司倒闭的事情。
人民日报:
背后是对互联网科技创新的期待
这段时间,互联网巨头企业相继投入大量资源入局生鲜社区团购,“社区团购”成为互联网行业及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各大互联网巨头企业利用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和雄厚资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区的生鲜团购。
在购物、打车、外卖这些热点之后,卖菜几乎成了互联网的又一个风口。
下沉社区终端,将线上流量与线下供应链整合,加大优惠补贴力度,用价格优势换流量,用户下单就能等菜上门……在“鹭鸶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上发力,或许又是一个互联网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改变生活的精彩故事。
但舆论场上也有许多不同声音,除了对于菜贩群体利益深刻改变的讨论外,也有不少思考指向对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期待。
前不久,一些互联网技术公司运用前沿技术破解科技难题,这深刻启示我们:互联网累积的数据和算法,除了流量变现,还有另一种打开方式,即促进科技创新。
今年以来,美国接连在芯片上制裁中国科技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成为举国上下的关切。
互联网巨头拥有雄厚的财力、大量的数据资源、领先的数字技术,人们期待巨头们不仅能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更能承担起推进科技创新的责任。这不仅是为企业发展储蓄技术,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所在。
事实上,从阿里巴巴的达摩院,到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再到华为建成国内首家芯片制造厂,中国的企业日益注重向科技创新进军。在当今时代以及更长远的未来,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领域核心科技的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和长远发展的关键要素。
如果只顾着低头捡六便士,而不能抬头看月亮、展开赢得长远未来的科技创新,那么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数据也难以转变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难以改变我们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当然,互联网企业也有生存的压力,也需要获得投资回报,但科技创新并非要求企业不赚钱,而是把投资的存续期延长,不痴迷于急功近利、不热衷于短期变现,而能够在长周期视野下赢得技术变革带来的更大收益。
中国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构成了超大规模消费市场,这不仅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沃土,更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超大规模市场,可以为科技创新产品提供广阔销路,从而摊薄科技创新的成本,如果我们的互联网巨头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能够运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未知、拓展人类知识疆土,再与超大规模市场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科技创新势能。依靠硬核科技,让企业站上价值链顶端,让国家竞争力、自主性更强,让人类的知识边界更大,不是更“香”吗?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责编:hw
    (13)
    (0)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龙商搜索

    文章总评分

    已评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