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365080

商论《道德经》(7)|胖东来为何能持续成功?

来源:龙商网 作者:吴为 2022-11-25
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
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可谓家喻户晓,千古流传,许多人以此为座右铭,但相信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此四字的来源与内涵,但经典就是经典,仅见其字即有一种“醇厚感”发人深省、心向往之。
首先须明确的是--何谓“上善”。“善”字在汉字体系中地位非凡,究其词性而言,兼具“动词(善于)、形容词(善良)、名词(善人)、副词(善变)”等多重词性,故在诠释该句之初,首先须明确“上善之善是何善”。私以为“上善之善”既可以是形容词、又可以是动词,换言之,既可以是“体”,又可以指“用”,实则“体用一源”,即上善则善利万物,善利万物则为上善。
其次,须明确“善”在《道德经》体系中的定位,私以为《道德经》体系为“道、德、仁、义、礼”,自下而上层层递进,故除了此章提到了“上善”,其他章节皆未提及,可见“上善”在《道德经》体系中并非独立,私以为应是介于“道与德之间”,近“道”而非全“道”。
厘清了上述两点,则可进入剖析环节了--“上善好比水一般,因为水利万物但无所取,常处于绝大多数人不喜欢的地方(低洼处、污秽处),故近乎于道。”因此可分析出“道”的三大特征--1、善利万物;2、不争;3、安之若素。而这三点又有一个共同的“因”--无私欲。所以,若真以“上善若水”为座右铭,那努力方向已然明确。
回归商业案例,近期业界有一个热点--“胖东来设置业绩上限”(许昌超市五年内不允许超过三十亿的销售规模、十年内不允许超出四十亿的销售规模;新乡超市十年内不允许超过二十亿的销售规模;其他部门和门店五年内不允许超出20%左右的销售水平),以商业与现代企业视角来看,这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但如果结合“上善若水”引出的“道的核心”或可窥之一斑--不断去除“私欲”,回归本真,真正回归并实现最纯粹的“爱”;真正让企业从“业绩驱动”(欲望)向“本真驱动(爱)”全面转型。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译文: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此段诠释诸多,但实质均为表象的一种描摹,即为何“上善若水”及“上善有哪些特征”,故须明确一点--无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皆是“用”,“体”则是“无私欲”。因“无私欲”才能达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而若做不到“无私欲”则即便表面做到亦只是“表演”,且是“因被欲望支配”而为,就如《天龙八部》鸠摩智的“小无相功”,虽得其型但最终被更重反噬。这实质也是当下为何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心理问题人却越来越多、成功学“副作用”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了。
回归商业,为何“胖东来总是做出一些有违商业规律、甚至背道而驰的决策与行为,但却持续稳健且越发成功”?核心就在此,东来哥实质在不断去除私欲,个人的私欲去除差不多了,再着手去除企业整体私欲,因自己无私欲,故“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算无遗策”;企业整体私欲去除,则“天下无能与之争”,着实大智慧。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夫”指“上善之人”,正因为“不争”,故没有“怨忿”,这怨忿不仅指对外、还指对内,无论对外、对内都没有怨忿,原因即没有私欲;没有任何怨忿,则一切自然随心所欲不逾矩。
所以,“道”的体与用皆是“去除私欲”,也就是“无我利他”;稻盛和夫先生的“心法”本源就在此了。
这期就到这,下期见。
责编:hw
    (1)
    (0)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龙商搜索

    文章总评分

    已评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