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095080

接连关店、被传出售,沃尔玛患上了大卖场焦虑症

来源:龙商网 作者:张彦娜 2022-11-25
导读:大卖场处境艰难,沃尔玛是选择坚守还是逃离?
“沃尔玛效应就像一艘巨轮驶过海面,当巨浪撞击到你时,掀起巨浪的轮船就几乎已经驶出了你的视野,你很少在沃尔玛效应发生的时候抓住它,实时看到它的全过程”。十多年前,美国人查尔斯·费什曼在其所着的《沃尔玛效应》中这样写道。
而现在,沃尔玛这艘巨轮在中国市场上正面临着被一群蚂蚁雄兵蚕食的危机。
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沃尔玛就出售中国大卖场业务部分股权一事,已与一些企业有过接洽行为。该人士表示,“目前细节、进度还不清楚,但确有接洽行为,沃尔玛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虽然沃尔玛中国在不久后发布官方声明否认了这一传言,但是无风不起浪,大卖场业务在沃尔玛整个经营体系中的确在走下坡路。8月17日,沃尔玛北京海淀知春路店闭店停业,这家有15年历史的大卖场正式与消费者告别,这是沃尔玛今年以来关闭的第六家大卖场。
大卖场已经“失宠”于中国市场,即使是沃尔玛也无法脱离这一趋势。

01

危机丛生

租金压力排第一。
麦德龙“卖身”时,许多业内人士就猜测,除了会员制和B端客户资源,竞购者们看中了麦德龙在北京、上海等地拥有的地产资源。门店数与销售额均高于麦德龙的家乐福中国其估值仅为60亿元(麦德龙为149亿元),这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麦德龙地产的价值。
据龙商网&超市周刊记者了解,近年来,商业地产租金每年以5%-8%的速度上涨,麦德龙因此卖得一个好价钱,而更多的大卖场正受困于此。尤其是对于以租约性物业为主的沃尔玛来说,因租金问题闭店的情况时有发生。“门店到期,租金上涨太多,交不起了。”已经宣布闭店的沃尔玛知春路店的保安说。
外资大卖场在初入中国市场时,赶上了时代发展窗口期和招商引资的红利,他们能以超低成本拿到物业以及更多的优惠支持。现在,属于外资大卖场的红利正在退却。
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对龙商网&超市周刊表示,“大卖场业态往往依靠低租金存活,但目前各个物业都在提升租金回报的要求,对于大卖场的态度也变得谨慎。”此外,随着沃尔玛在经营规模上逐渐落后于国内零售巨头,其商业地产资源开始流失,永辉入股万达商管就是一个例子,要知道沃尔玛与万达可是曾经的好伙伴。
在租金成本高筑的同时,大卖场还面临着电商的冲击。着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采访中表示,电商冲击拿走了大部分高毛利商品份额,支撑大卖场的毛利损失约30%-40%。高额的租金成本再加上被电商分割走的毛利,这并不足以支撑沃尔玛大卖场一直以来遵循的“低价策略”。

02

生鲜短板

如果说高额租金是大卖场这一业态的通病,那么生鲜则是沃尔玛这些外资大卖场共同的短板。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超市百强”中,永辉首次超越沃尔玛,位居销售规模第二,这一成绩的背后永辉全国化的生鲜供应链布局功不可没。
沃尔玛对于生鲜的重视,虽迟但到。
据记者了解,沃尔玛在2013年开始连续加大生鲜投入,直到2019年,生鲜销售占到大卖场整体销售额的近四分之一。2019年7月,沃尔玛正式向行业亮相其投资7亿元在华南建造的现代化生鲜配送中心,并宣布在未来10年将斥资80亿元投建、升级10余家物流配送中心。这是沃尔玛在中国首个自建的生鲜中心。在此之前,沃尔玛在中国共有18个仓,且多数为租赁仓,第三方固定的仓储结构让沃尔玛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控温。
近日,记者发现,沃尔玛与万纬物流合作开启其在沈阳的生鲜配送中心,不同于之前的第三方租赁仓,这是万纬根据沃尔玛的需求专门定制的仓库,沈阳仓也是继成都、昆明之后沃尔玛与万纬第三次携手。
砸钱投资供应链建设,沃尔玛在外资大卖场中的确是个例外,但面对永辉等在生鲜板块深耕多年的本土企业来说,沃尔玛要想补上生鲜供应链这一短板,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和时间。

03

线上求生?

一边关店,一边加速线上渠道的建设是沃尔玛的现状。
8月12日,沃尔玛在中国400多家大卖场全面上线京东到家,成为首家门店全部上线京东到家的实体商超。自2016年京东到家与沃尔玛达成战略合作后,二者的合作不断深化,沃尔玛作为线下零售商超借势拥有了令许多同行羡慕的线上资源,京东到家成为沃尔玛线下不景气时的一剂良药。
但是沃尔玛与京东到家始终是一种“联盟式”的合作关系,对于沃尔玛来说,要想获得更高的自主性和经营效率,必须学会独立行走,避免对京东到家产生“赖药性”。
沃尔玛意识到了这一点。2019年,沃尔玛开始与多点合作拓展到家业务,同时沃尔玛自主小程序全面上线,在沃尔玛中国公布的2019年的成绩单中显示,沃尔玛到家O2O业务平均每个月销售增长突破60%。
龙商网&超市周刊认为,线上渠道的确已经成为推动沃尔玛增长的一极,但目前京东到家依然在沃尔玛的线上渠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主到家小程序也还未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同时大卖场作为沃尔玛最大体量的业态支撑着沃尔玛线上渠道的运营。这意味着如果失去这一业态的支撑,对于沃尔玛来说,想要依靠线上渠道来弥补线下的大规模缺失是不现实的。
在2020年初,时任沃尔玛中国总裁陈文渊公开表示,实体店依然是沃尔玛增长的主要渠道,沃尔玛正在投入重金积极对现有大卖场进行改造,包括在卖场后区划出200平米左右的线上订单拣货区、改善购物环境等,预计到2022年会有一半的大卖场完成升级改造。这与近期出售大卖场的传言是相违背的。
我们暂且不论这一传言的真假,但可以看出其中透露出的沃尔玛“焦虑”。
赖阳认为,“业态调整的转换成本很高,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和管理创新能力,而大卖场因为选址的问题,在改造上也会遇到许多挑战,这也是许多企业干脆选择卖掉的原因。对于沃尔玛来说,大卖场作为体量最大的业态,对其收益起核心作用,但大卖场走下坡路已经是必然的趋势,长期经营下去会拖累整个业务,抛掉这个‘包袱’,收益总额肯定会下降,但整体利润率可能是提升的。”赖阳也表示,大卖场作为一个走下坡路的业态,无论谁接手,都是 “烫手的山芋”。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则认为,“沃尔玛如果抛售中国大卖场业务相当于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这是不理智的行为,沃尔玛可以保留一部分大卖场的同时发展社区小店,发挥规模效应。”
龙商网&超市周刊认为,无论是改造大卖场还是加码生鲜、发展线上渠道,相比家乐福和麦德龙,沃尔玛拥有“自我变革”的基因、从未停止调整的步伐。现在沃尔玛站在了放弃or变革的十字路口。
对于沃尔玛来这是一道取舍难题,就看它是选择坚守还是逃离?
责编:hw
    (0)
    (0)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龙商搜索

    文章总评分

    已评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