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899594

2020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解读|便利店规模增速放缓,要由“激进扩张”转向“存量优化”

来源:龙商网 作者:王跃霞 2020-08-21
便利店由激进发展进入稳健发展阶段。
“幸亏我们做的是便利店。”在8月19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办“2020中国便利店大会”上,武汉Today便利店创始人宋迎春感慨。
身处新冠肺炎疫情风暴眼,Today便利经历了创业以来最大的外部环境危机,最严重的2月份,两周的收入接近为零,宋迎春将这次渡劫称为“跨越生死线”,好在Today便利挺了过来,与其它行业相比,便利店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这是民生行业。
损失之外,疫情再一次焕发了便利店的生命力,这是疫情给便利店的另一面。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数据,从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疫情对便利店整体的冲击较小,1-2月份时,便利店的开业利润已达到70%-80%,很快便已完全恢复。作为离消费者最近一公里的业态,疫情期间也释放出了巨大的消费需求。
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携手毕马威中国发布《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全国范围内86家便利店(含石油系)的调研结果,对便利店行业概况、便利店营商环境及便利店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便利店增速放缓,由“疾驰”向“稳健”过渡

与往年一致,2019年中国便利店行业规模依旧保持增长态势,在一众实体零售业态中处于领先地位。《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便利店实现销售额2556亿元,相比去年增长13%。但从增速来看,便利店呈现逐年放缓趋势,2019年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增速为19%,2020年为13%,增速降低6个百分点。
增速降低,意味着便利店发展由跑马圈地的扩张期进入稳固城河的夯实期,这也与这届便利店大会的主题相符:“夯实基础 蓄势再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在开场致辞中给大会主题定了调:“便利店由激进发展进入稳健发展阶段,现阶段便利店企业要将重点转向存量优化、稳步扩张上。
创业10年的西安每一天便利店创始人张培彦深有同感,他在分享中用“初生牛犊不畏虎”形容2010-2013年之间迅速拓展了188家门店的每一天便利,“一个市场投100万就敢开店,感觉我自己就是老虎,但此后4年,我败得一塌糊涂。”扩张碰壁后,每一天便利变得理性起来,深耕西安市场,注重单店的提升与发展。
“盲目扩张、布局不讲科学化、不讲精细化运帷的企业,已经不再适合现阶段中国便利店市场的发展,行业的发展机遇将逐渐向有耐心、愿意做长期投资的企业倾斜。“毕马威合伙人钱亦馨对龙商网&超市周刊等媒体表示。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之下,便利店从业者更深刻意识到稳健发展对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性。

2、增速放缓下,便利店进入了高质量增长期

同样下降的还有门店增速。《报告》显示,相比于2018年15%的门店增速,2019年门店(13.2万家)增速为9%,下降了6个百分点。相比之下,2019年单店日均销售额(5297元)增速比2018年(5084元)3%的增速上升了1个百分点,为4%,但与2017年10%的增速相比,增速仍呈放缓态势。
 
这是否意味着便利店发展进入一个瓶颈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认为是否为瓶劲期还不好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便利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便利店市场整体基数变大的情况下,增速下降属于正常现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未来几年门店数肯定会越来越多,但增速比例可能会持续走低至一个平稳的比例。”王洪涛表示。
放大至零售整个大环境下,相较于其它业态,现阶段的便利店增速值在行业中仍保持领先地位。过去几年在资本驱动下导致便利店企业“虚胖”的案例正在减少,便利店行业开始进入平稳发展阶段,这种情况下的增长都是高质量增长。
从数据上来看,有40%的便利店受访者认为市场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并未达到饱和,不同的是,此前的市场份额可以通过粗放型的跑马圈地模式获得,而现在却需要精细化深耕,这是新时期便利店发展的核心议题。
北京好邻居便利店董事长陶冶预测,便利店很快将进入存量厮杀时代,只有不断优化便利店模式、迭变多元业态,跟随需求扎根社区、细分店型,才能在未来的环境中生存并发展下来。

3、寻找业绩新增长线 数字化成大势所趋

多元化竞争的格局下,便利店在巩固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积极寻找业绩新增长曲线。
专注于数字化转型也正是《报告》中提到的便利店建立长远发展优势的其中一点。“我们建议便利店能够专注于数字化转型、加盟连锁以及修筑供应链护城河,企业很难面面俱到,但需要抓住其中一点帮助其提升核心竞争力。”钱亦馨指出了数字化对便利店的重要性。
“科学本就有诗意,零售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科学系统,若在数据仓库上没有准备的化,未来的运营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陶冶在大会中分享,好邻居目前搭建了一套S(供应链)E(员工)C(顾客)T(店务)四条数字运营线,在此模式下搭建数据仓库,打通前台、中台、后台,以形成从门店到供应链的运营联动效应。
自带互联网基因的便利蜂也已在数字化与智能化上持续探索多年,并做出了一些成果。便利蜂高级副总裁、运营CEO王紫在会上分享,便利蜂先后开发了智能订货系统、大数据选品系统、自助收银系统、动态定价系统等,并把它们整合为一个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智能便利店操作系统。这一套系统不仅能帮助员工减少运营、操作环节,在运营监督与服务把关上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量化。他讲到一个细节,员工对顾客的微笑服务、门店的卫生服务以及餐饮区的及时清扫服务已经能用这套智能系统识别。
对于这套智能化系统的运营成果,王紫给出了一组数据:动态定价在收益上给便利蜂带来了30%的提升;店员在门店订货方面节省了3个小时左右的工作量;大数据选品也在“人机大战”中表现出更高的胜率。
在运营上,数字化能够带给便利店足够大的想象空间,这正是便利店行业在稳健期下寻求二次增长曲线的一个突破点。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像便利蜂一样能将门店到改造到如此数字化的企业仍是个例,搭建智能系统需要团队、时间及资本,这是一项不菲的支出,对资金紧张的便利店来说仍有一定难度。
鉴于此,王洪涛对龙商网&超市周刊等媒体表示,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甚至有16%的企业还没开始做任何大变动,只有27%的企业处在中级阶段。
这与中国便利店行业集中度低有关。王洪涛认为,未来便利店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能会出现两种方式,区域小企业会和大型连锁企业合作共享数字化智能工具,正在搭建数字化平台的大规模企业将会用数字化产品建立一些生态,成为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商。
而在此之前,便利店重心还是要放在商品力、运营力及供应链能力的深化上,毕竟数字化的本质还是一种工具,只能“如虎添翼”,不能“雪中送炭”。
责编:卤辣兔
    (3)
    (0)

    相关文章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龙商搜索

    文章总评分

    已评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