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675080

活法 | 疫情过后,中小零售企业应补上这三块短板

来源:龙商网 作者:王跃霞 2022-11-25
抱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的心态,补齐疫情下暴露的各项短板,零售商们经历的这场疫情才有意义。
疫情形势逐渐趋于明朗,但受其影响的商业仍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到正轨。
这次疫情给线下销售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与之相反的是,线上销售则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一时间中国零售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线上零售这边风景独好,而线下零售却在艰难求存。受疫情重创,线下门店陷入客流锐减、支出陡增、营收停滞、门店关闭的恶性循环中,实体零售业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尼尔森最新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新冠疫情下,部分品类备货不足、物流配送困难和线上订单配送人力不足是零售商遇到的三大主要挑战。受访的零售企业中,有62%认为其前期部分品类备货不够充分、应急组织机制反应不够及时;59%认为某些品类采购成本上涨,物流配送困难,供应链承压大;48%认为门店线上订单激增,到家配送人力不足。
这次疫情对零售商来说是一次公共危机,但危中存机,对于传统零售企业而言,疫情是其开展到家业务的推进器,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暴增的订单放大了企业内部隐藏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疫情也成为生鲜电商完善自身业务的指向标;从中小型零售企业来看,疫情将其供应链短板暴露无遗,夯实供应链是其未来必须要提速补上的业务能力。
新冠疫情过后,零售市场将发生改变,零售商要做的还有很多,这其中存在着挑战,也酝酿着机遇。

01

夯实供应链能力

即使生鲜电商与传统商超双双入局,仍无法及时满足巨量的消费订单需求。在疫情高发期,消费者买不到菜的情况时有发生,各零售商的线上下单页面在某些高频品类上仍频繁缺货。
除运力与人力外,这与企业的供应链能力息息相关。
这次突然爆发且持续时间长的新冠疫情使许多企业暴露出了供应链短板,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的封村、封路措施使田间地头的蔬果无法及时运出,供应端出现严重的农产品滞销现象,而消费端却又供应不足。
无法正常运转的供应链“扼住”了很大一部分零售商的喉咙。
据龙商网&超市周刊了解,除头部零售商供应链系统较为完善,大部分中小型零售商的供应链并不稳定,很多零售企业缺少一个像样的配送中心,这直接影响到了门店商品的库存与调配,遇到疫情这种突发性的紧急事件后,企业无法及时作出应对,缺货情况明显更为严重。
此外,较弱的采购能力同样制约着零售企业的商品采购量。由于无法深入源头直采,零售商只能通过多级供应市场或第三方供应商采购,这加大了商品供应链的不稳定性,这种模式的弊端在物资供应充足的正常情况下并不明显,但在困难时期便显露无疑,当供应商无法正常供应时,零售商就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因此,无论是从短期应急还是长期竞争来看,供应链是零售企业安身立命的核心命脉,想要长久立足于零售市场,不断夯实与持续优化商品供应链是零售商要持续推进的工作。
“这次疫情是对零售企业的一次大考,供应链就是零售企业的基本功,平时基本功好的企业会留下来且活的更好,基本功差的企业在这场风雨中会更加飘摇。” 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对龙商网&超市周刊记者说。
以河南大张、山东家家悦为代表头部零售企业拥有一条强大的供应链,面对封路、封村的障碍仍能全面调动各方资源,前往生鲜基地采购大量蔬菜、肉蛋等民生商品,保证了门店的充足供应。
但供应链的搭建、后期优化都需要长期的资本投入,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供应链建设是个长期且烧钱的工程,资金实力不够的企业可以选择背靠头部企业或供应链联盟进行供应链共享。”赖阳说。

02

重视内部精细化管理

供应链之外,疫情放大的另一个问题便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
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企业做出的应急预案直接影响到企业抗击疫情的能力与效果,同时也反映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强弱。
疫情发生后,多地的零售商频繁出现缺货现象,因缺货导致价格升高,个别门店甚至出现了“天价蔬菜”,除供应源端出现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较弱。
对于市场风险敏感度高、警觉意识强的企业,对疫情的应对则相对从容。在看到疫情的苗头后,北京超市发连夜到河北采购基地自提货物,采购了大量的平价白菜以保证供应;贵州合力紧急成立疫情防控专项领导小组,做出“六个保障”的防疫指示,以保证各门店全面落实防疫工作。为了减少人员聚集,黑龙江比优特在第一时间开展“民生商品进小区”的到家业务,在保证顾客与员工安全的同时,也开辟了另外一条业绩增长线……这些平时内部管理严谨的企业,不仅能在疫情蔓延前及时大量采购物资以保证商品的充足供应和物价的平稳,更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疫情的相关预案,及时合理安排本就有缺口的人力资源,以保证门店及企业各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
而平时内部管理混乱的企业,则面临着供应不足、商品无法及时调配、防疫物资短缺、领导层迟迟不能作出决策、执行层不能及时落实等各项难题,在混乱中失去了方向。

03

顺势补齐到家业务

突袭的新冠疫情使消费者的生鲜到家需求呈现出了爆发性增长的势头。
据数据公司QuestMobile发布的《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疫”专题报告》显示,从1月24日至2月2日,盒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的日活跃用户规模增速超过100%,多点Dmall、京东到家的日活跃用户规模也获得了双位数增长。
暴增的线上订单使生鲜电商忙得不可开交,受疫情影响,运力不足、人员短缺的压力使生鲜电商服务无法覆盖到全部的到家需求,此时正在寻求业绩突围的传统商超便顺势补位入局,到家订单也迎来了一个小高峰。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全渠道委员会针对部分企业的调查显示,受疫情驱动,线下企业的到家业务普遍增长80%-200%。
短期之内,线上零售会获得绝对优势,随着消费者对生鲜电商的频繁使用,线上购物理念已经悄然渗透到了消费者的生活之中,消费者以更快的速度接受并已习惯了生鲜电商的到家模式。
“疫情结束后,必然会有一部分消费习惯将获得改变,这次延长的春节假期使原来不会在线上买菜的老年人和只吃外卖的年轻人都学会线上买菜,线上线下将会加速融合,这里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对龙商网&超市周刊记者说。
受疫情推动,传统零售商开始重新审视到家业务这个新模式。到家业务虽是传统零售商应对疫情的应急方案,但不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结束。洪涛认为,新的消费场景与新的消费习惯正在形成,传统零售商只有抓住线上零售的机遇应势而变,才能创造出新的业绩增长点。
这场措不及防的新冠疫情相当于是一场天降的大考,经此一疫,零售商对企业自身实力的认知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判断,新冠疫情褪去了零售企业的表面光环,把零售商的基本功暴露在外,一些没有“地基”的“空中楼阁”将在暴风雨的冲刷下倒下,有幸留下来的零售企业要踏踏实实地“恶补必修课”。
抱着“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坚强”的心态,补齐疫情下暴露的各项短板,零售商们经历的这场疫情才有意义。
 
责编:hw
    (0)
    (0)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龙商搜索

    文章总评分

    已评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