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705667

肺炎疫情催熟“到家”业务,“自救”要抓住线下场景

来源:刘老师新营销 作者:刘春雄 2020-02-04
01 肺炎疫情对商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 第一,商家如何自救,损失最小化。这是面对危险时人的本能反应。 第二,疫情如何侧重催熟新商业模式。如同阿里在非典后崛起一样,一定会有新商业模式崛起。这是利益最大化。 自救解决眼前问题,催生催熟新商...
01
肺炎疫情对商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
第一,商家如何“自救”,损失最小化。这是面对危险时人的本能反应。
第二,疫情如何侧重催熟新商业模式。如同阿里在“非典”后崛起一样,一定会有新商业模式崛起。这是利益最大化。
“自救”解决眼前问题,催生催熟新商业模式关乎未来。两个方向甚至可以融为一体:以催生催熟新商业模式的方式完成“自救”。
第一个问题解决不好,可能“无法生存”;第二个问题不关注,以后可能要“后悔”。
第一个问题是化解危险,第二个问题是抓住机会。合在一起,统称危机。
02
在餐饮不振的时候,“到家”业务意外成热点。
先看盒马,外卖“到家”业务不错,大规模招聘打包、分拣、上架、餐饮等熟练工人。
比如,郑州做2B的莲菜网,开始做2C业务。
再比如,西贝开始做外卖。
新零售的“到家”业务,过去直不温不火,这次可能是个“转折点”。
03
疫情对商业的影响,正月初五是个分界线。
初五之前,抢购消毒用品、蔬菜、方便食品等,这是应急措施。
初五之后,发现面对一个从未有过的新场景:第一,“自我隔离”时间比想象更长,至少一直要延续到2月9日。春节假期至少比平时延长9天;第二,今年春节社交活动减少了,但在家庭居家过日子总会有消费,特别是日用品的刚性消费。这是春节前没有预计的。比如,准备春节旅游的,却在家无法出去了;本来准备在老家待几天就返程的,却无法出村进城。
一方面是“自我隔离”,尽可能减少到公众场所,另一方面是家庭日用品等消费高出平时。于是,“到家”成为解决方式之一。甚至有人“发明”了“无接触到家”业务,尽管“无接触”并不代表绝对安全。
“自我隔离”与“家庭刚需”的矛盾,“到家”成为最佳解决方案。
目前的“到家”业务,还只限于中心城市和部分知名度较高的门店。第一,这些门店有较强的供应链能力,能够保证持续供应;第二,这些门店的消毒措施有可靠保障,用户有信任感;第三,相对于农村“封村”,城市只是社区相对封闭,可以配送到社区(无接触到家);第四,按营销方刚老师的说法,家庭需求城市农村有别,农村有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城市则可能别无选择,要么到商超购物,要么选择“到家”。出于对人群聚集的恐惧,有人选择了到家。
04
现在需要观察的是:到家业务在疫情结束后会否持续?
到家业务是新零售的一项业务,盒马早先就做的不错。所以,不能说疫情催生了到家业务。但是,疫情确实让更多的企业参与了到家业务。比如,早就有2C的蔬菜平台,但普遍做得不好。莲菜网原来是做2B的,这次2B遇到困难,在2C找到了出口。
本次到家业务与外卖有什么区别?因为外卖也是一种形式的“到家”。外卖是【平台+单元组织】,而盒马、西贝是中心化管理的分布式组织。中心化管理,在本次疫情中显示了较强的组织动员力,也容易赢得用户的信任。分布式组织(门店)则有较强的社区属性。到家业务,社区有优势。
疫情期间,居家无事,在线时间长,在线沟通、社群沟通频率高。有些用户第一次尝试到家业务,有些会形成习惯,有些人会在家人的影响下,尝到到家的好处。
我相信,疫情过后,到家业务一定会上一个台阶。至于是否会像阿里在“非典”后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产物,我认为有可能。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老师早先就有预言,未来“到家”业务可能会超过“到店”。我认同!除了即时消费外,计划性消费都可以成为到家业务的目标。
现在还只是特定领域在特定时间做到家业务。特定时间是疫情,特定领域,更多是刚需(比如蔬菜)。其实,只要客单价达到一定规模,到家业务都可行。莲菜网的组合蔬菜,这次产品组合就不错。
家庭刚需,首先是蔬菜,再其实是日用品。商超这次反应比较慢,可能与大多数商超还没有开始新零售业务有关。
盒马、莲菜网、西贝,本来就是新零售和B2B的实践者,他们抢得了先机。
05
很多人从来都是想多放假,从来没有这么多人现在想上班。
有人说,在家里快憋疯了!于是,先网上连线喝酒,然后网上打牌。几天下来,还是很无聊。
知名新媒体人纳兰醉天的观点有穿透性:这次在线上待腻了,线下场景会更珍贵。
我对此的回复是:线上交易会上升(到家业务即是如此),线下场景会更珍贵。
本次疫情,受影响最大的恰恰是线下场景,比如聚餐、旅游、电影、娱乐、走亲访友等。
现在很多行业都在想方设法“自救”,怎么“自救”?如此大家都是降价、打折等方式,将会走上疫情之后的“相互挤兑”,损失更大。
我认为,线下场景在疫情之后会迎来一轮“报复性反弹”,原因就在:线下场景之“珍贵”,线上场景之“无聊”,这次已经得到证明。我相信在疫情后会迎来线下与线上场景的反弹。
抓住疫情期大众对线下场景的怀念,或许“自救”就找到了线索。
责编:DF
    (1)
    (0)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龙商搜索

    文章总评分

    已评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