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505667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我们是否低估了?

来源:前沿观察 作者:前沿风向 2020-02-09
过了元宵节,就是各地全面复工的日子。 如果说前期工作是以防疫为中心,那么现在则进入了防疫和复工两手抓的阶段。 几天前,2月6日,应对疫情领导小组的会议指出:当前除湖北省外,全国其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总体稳定、病死率低,要合理配置资源,避免不必要...
过了元宵节,就是各地全面复工的日子。
如果说前期工作是以防疫为中心,那么现在则进入了防疫和复工两手抓的阶段。
几天前,2月6日,应对疫情领导小组的会议指出:当前除湖北省外,全国其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总体稳定、病死率低,要合理配置资源,避免不必要恐慌,在继续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有序推动恢复正常生产。
同时要求:鼓励企业创新方式,降低工作场所人流密度,采取倒班制保障满负荷生产。建立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督促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及时协调解决机器、用工、资金不足等问题,抓好原辅料、重要零部件等稳供保障,保障全产业链正常运行。
此前2月3日更高层会议也要求,“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在当前的情况下,要求开足马力生产,这说明了对经济下行的担忧之情。这正是当前面临的两难:为了防疫需要,全国多个大城市和地区已经加大了封小区、封村的管理。为了发展经济需要,必须让企业尽快复工,这影响的不仅仅是国内经济,甚至是全球关键产业链的运转。
但是,要在这两难中实现平衡并不容易。如果一旦复工过程中,发现了因为复工而带来的新的传染,那么复工肯定又要马上停下来。而且,当前的疫情,用钟南山的判断来说,“并未到拐点”,人流却正在加大。更关键的是,2月9日复工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难题,这些现实问题不解决,复工很难。
首先是防护用品的紧缺,主要就是口罩的急缺。之前是国内缺,现在几乎是全球都紧缺。短期内企业能不能配置到更多的口罩是关键问题,许多地方都出台了规定,要求在公共场所必须戴口罩,但一罩难求。
其次是人员管控和交通的限制。现在许多地区对人员的管控已经落实到了社区,进出凭出入证,人能不能出得来,以及出来之后有无公共交通可以返回工作场地、当地是否允许外地人返回当地、当地要求设置多长时间隔离期等,现在都是大问题。与复工配套的服务业,尤其是餐饮业现在基本处于停业状态,这些配套不开工,复工很难。
这些问题仅仅是现实可见的困难,企业的运行还不得不和整个产业链在一起,上游和下游配套启动,整个经济才能运转。物流更是关键因素,但各地交通管制较多,对于复工复产带来困难。
同时,企业复工复产应当是企业自主安排的事,只要采取符合要求的防护措施。但是,现在是否允许复工,其权力甚至都不在防控指挥部,而是层层分解到了一些街道、园区,企业能不能复工由这些机构说了算。各种指令对企业复工带来干扰,而且很多地方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设置不同的复工时间。
目前看来,2月9日复工在许多地方仍很难,不少地方已经重新推迟了复工的时间安排。但也有不少公司已经复工,仅限于维持基本运转,重要部门轮值,其他人员均在家办公,这属于半复工的状态。
能否顺利复工是决定一季度经济走势的关键,因为人闭困在家,吃穿住行的消费支出都会大幅降低,需求端会明显走弱,初期来看似乎仅仅是服务业受影响,其背后则是整个经济链条受影响。如果企业复工受到较大影响,供给端会恶化,对经济会带来更大冲击。
图:各大机构对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
前沿君认为,当前我们可能低估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甚至存在着一股漫不经心的乐观情绪,需要重新评估,并加紧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下文展开分析:
1,  我们可能低估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正如在疫情刚出现时,我们可能低估和错误判断了这次病毒的传染性。现在,可能我们也低估了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影响。
起初,所有对经济的担忧都集中在几个行业,比如餐饮、旅游、交通运输、影视娱乐等服务业。各种信号也显示了这些行业的惨淡现状,西贝的老总接受采访,谈到了自己的资金只够支撑3个月,西贝可是全国连锁店,而更多的小型餐饮店在面临资金的压力下,可能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交通运输方面,官方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发送旅行的人次同比下降了73%。据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信息,初一至初十,地铁客流前10名城市客流仅为2019年同期的13%,下降高达87%。这相当于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在一年一度的高峰期塌陷了。
但经济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当人的流通受到阻隔之后,更多的行业也会受到影响或冲击。因为所有人出行都大幅减少,城市的道路变得空荡荡,汽车用油减少,彭博的报道引用业内人士的分析,中国的石油消耗每日减少300万桶,下降20%。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的汽车大多不跑了,全球的油价自然跟随大跌。
图:彭博对中国原油消费减少的报道
同样,汽车和房地产也是两个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一般来说,汽车的销售会集中在春节前,而不是春节后,因此对汽车业的影响目前主要不是销售,而是上游的生产。汽车行业存在高度复杂的全球产业链,继韩国现代汽车因为中国零部件供应不足而部分停产之后,所有在华的日系汽车在2月17日之前都无法开工,博世也关闭了两家在武汉拥有800名员工的工厂。
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汽车,还是IPHONE手机,中国推迟复工将会影响全球的产业链运转。湖北同样也是汽车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全省的管控会对生产带来冲击。
疫情延续下去的话,对汽车的销售同样也会带来直接的影响,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今年前两个月销量可能下降20%左右。
图:部分省市汽车产量占比
对房地产的影响可能在供需方面都比较大。春节假期本是三四线城市回乡购房的热点时期,但今年市场一片沉寂,一季度销售业绩肯定会大幅下滑。同时,受疫情影响,房地产项目的开工建设也普遍推迟。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行业,上游牵连着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下游牵连家电等行业。房地产供需双向下行,对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视。
最近美联储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也警告病毒对全球增长和市场构成“新风险”,报告称,“由于中国经济的规模,中国的巨大困境可能会通过风险偏好的缩减,美元升值以及贸易和商品价格的下跌而蔓延到美国和全球市场。”
但是通过2月7日上午多个财经部委的记者会来看,目前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判断仍严重不足,甚至可以说弥漫了一些漫不经心的乐观主义情绪。
2,  为什么说当前宏观政策应对远远不够
这种漫不经心的乐观主义情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为即使受到冲击,但是影响是短期的,会很快复苏,这样的表述不只一次出现。
“大家还是要从长远来看,应该说疫情是暂时的,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回旋余地来看,影响很快就会过去,不会对整个金融造成大的影响。”
“我们认为,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是暂时的,本次疫情与春节重合,对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业造成了影响,延长假期和推迟开工,对工业生产和建筑业也会产生一些冲击。所以我们判断,疫情可能会对我国一季度的经济活动造成扰动,但是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经济会较快地回到潜在产出的附近。”
“我们看看历史上的2003年非典,非典时期扰动的是当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长,三季度经济迅速出现了反弹。所以,我们认为,疫情缓解以后,中国经济将会迅速企稳,并且前期推迟的消费和投资会有释放,中国的经济会出现补偿性的恢复。”
前沿君认为,这次疫情的冲击不能简单地和SARS进行类比,不能简单地认为2003到了三季度反弹了,所以这次也会一样,经济会迅速企稳。
这次和SARS疫情存在很大不一样,病毒的传染性比SARS高,采取的管控措施也比SARS期间强得多,而且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也不一样,当时中国处于走出国企改革脱困低谷、享受WTO红利开始的时期,现在则是处于微弱的复苏阶段,而且宏观政策的掣肘越来越多。
第二个漫不经心的理由是,我们有充足的工具,所以我们不怕。
“我国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来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国际上主要的经济体中,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少数的处于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
“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空间仍然是充足的,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是少数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所以,我们的工具箱是非常充足的。”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空间仍然是十分充足的。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中仍然是少数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所以我们的工具箱是充足的,可以有效地对冲疫情的影响。”
前沿君为什么要把同样意思的话引用三遍呢?因为在发布会上,潘行长对这个观点重复了三遍,似乎成了我们未来稳定经济增长的法宝。可是,我们当前经济的问题真的是缺少货币导致的吗?疫情带来的影响是货币政策可以应对改变的吗?
显然不是,货币政策,包括非常规的QE和负利率政策不是没有用,但是其副作用很大,难道我们真的准备再大放水,然后让房价再拉一波吗?我觉得这样的空间不存在了。而且,去年央行行长还说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有一定空间 但比起前几年空间小很多”。
但是,从潘的讲话来看,只要我们没有负利率和QE,我们的空间就是大大的,是吗?
第三个漫不经心的乐观主义原因来自于市场的走势。
“今天晚上外汇局要发布国家1月份的外汇储备数据,1月份的外汇储备也是稳中有升的。金融市场的敏感性很强,可以对风险进行快速的定价,股市、汇市经过开市初期的短期波动之后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运行。大家看到,金融市场以它特有的方式展现了对中国政府控制疫情、对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信心。”
“2月3日,中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如期正常开市,这个行为表明了中国政府坚决维护市场规则的决心,也展现了中国政府决策层的自信,也说明中国的金融市场正在走向成熟。”
前沿君在上次的分析中《最新分析!外围市场已巨震,五部门发声政策应对预案端倪初现》提到五部委发文,为了应对市场的下跌。但现在看来,已经过关了。市场的反弹成了信心的来源,这样的话在发布会上重复了两遍。但前沿君认为,在疫情没有出现拐点、复工没有真正顺利进行之前,反弹是缺乏基础的。
正因为对疫情冲击的判断相对偏乐观,所以可以看到,当前的政策——包括之前五部委的30条及后来国常会又新增的政策,大致上可以分为几类:
第一类是与防疫密切相关的,比如对财政部发布的多项政策基本都与此相关,针对重点疫区的支持、对防疫中参与的个人和感染者的帮助、对生产应急防疫物资企业的支持。
其中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央行的3000亿再贷款工具,和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动,对名单制内的企业定向输血,财政贴息,最后的融资成本只需要1.6%左右,奇低无比,而且生产多余的产品国家兜底采购。
当前复工最缺的是口罩,确实需要加大对这类企业的支持。但是,这些名单制管理的企业应当公开公示,并且允许各类企业主动申报,按照生产的量给予优惠的贷款支持。只要你生产了口罩、防护服,不管什么企业都应当得到支持,而不是指定企业。
另外,再怎么加大马力生产,可能短期也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因此,应当允许口罩企业一定幅度的市场定价,调动市场的积极性,价格管制及动不动罚款处罚,会导致供给进一步萎缩。
第二类是针对金融市场稳定的政策,比如加大剂量释放资金,前后两次逆回购投放1.7万亿元的资金,并且逆回购中标利率降低。另外,还有一些支持金融机构正常运转的一些细节政策,调整事务办理时限等等。
这类应急政策确实可以稳定市场预期,给市场提供流动性,但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很远,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当前的困难主要是实体企业的困难,而不是实体需求旺盛、贷款供不应求,导致银行资金短缺。
现在的企业困难,金融机构或银行并未出现特别明显的资金短缺,所以逆回购的投放,主要是起到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而难以真正支持实体经济。
这两类政策,前者主要聚焦于与防疫直接相关的企业,后者则聚焦于金融市场的信心,都没有真正的支持经济可能出现的快速下行的政策。
除部委层面外,各地也出台了各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其中有部分政策相当不错,比如国企经营用房的减租行为。
如果经济在一季度急速下行,真的会在二三季度迅速企稳吗?前沿君认为,当前的政策,无论是部委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应对这轮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远远不够。
前沿君认为,新一轮的支持政策应尽快推出,至少还一些方面需要采取措施:
1,  切切实实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尤其是帮助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做好防护,而不只是喊口号、下命令。
企业复工显然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各个部门都在说“想方设法支持企业复产扩产”,可是真正的方法却很难见到。当前最大的帮扶,应当就是采取各种办法,加大口罩的供应。
一些地区要求企业设立集中隔离观察场所,当企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政府应当帮忙做这样的事。一些地方要求必须备足人均一定数量的口罩才能开工,如果有企业确实有采购的口罩在路上,应当允许适当灵活处理。
企业复工复产应当主要由企业自主决定,基层的街道、园区主要是提供服务、进行监管、促进改进防疫措施,但对所有企业的复工复产应当不分大小、所有制等进行区别对待,企业经营行为非常复杂,政府不应当拍脑袋定下整齐划一的复工复产时间。
2,银行要真真实实让利于实体经济,当前银行的让利主要是聚焦在重点疫区,以及和疫情防护相关的产业和企业上,以及未来被动面对不良率上升的问题。但是当前银行业的利差仍然不低,仍有降低的空间。
目前,逆回购的中标利率已经下行,MLF利率也必将进一步降低,除了由MLF利率降低倒逼的LPR利率降低之外,银行应当进一步主动降低LPR利率,共同度过难关。而且,LPR利率应当更大幅度地降低,而不是小步挪动,只降低5-6BP。
3,对一些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如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运输、影视等,应出台行业性减税政策,真正给这些行业减负,避免大规模出现破产。
对一些涉及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出一些更特别的支持政策,避免受疫情影响,导致比较集中性的失业问题。尤其是一些小本经营的商家,极小规模的店家等。比如出租车行业,出租车司机的份子钱在这期间应当要适度减免,公司分担这期间的一部分风险。
4,进一步提高财政赤字,可以一步提高超过3%,甚至在一定时期考虑发行特别国债,用于补短板领域的建设。
5,提前进行预期管理,主动引导社会对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下行做好心理准备,并且适度调低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6,深入反思这次疫情应对,进一步推动改革,建设法治、服务型政府。
7,其他。欢迎留言谈一谈当地的复工复产的情况,也欢迎给下一步的宏观政策提建议、出主意。
最后,再度纪念一下普通人李医生,他和我们许多人一样,过着正常的生活、说了正常的话,可是结果却是如此不正常。这样的结果让所有人感到悲愤,许多都在深夜为他而哭泣。其实也是为自己而哭泣,17年过去了,我们进步了吗?
我们是多么NB的第二大经济体,多么强大的实力,可是为什么面对一个老问题,我们还在犯过去的错误。我们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李医生去世,让许多人在心底去发问、去反思。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时间会一轮一轮磨平所有的伤痛,掩盖所有的丑陋,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太阳也会照常升起。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都在沉思。
这几年,我们营商环境改善不少,主要体现在工商注册登记上,对照世行的要求,一个一个改进,可是又如何呢?一个疫情,可能让成千上万的小业主破产,他们艰难地指望春节期间的经营收入,背负租金、房贷、份子钱等等。还有更多的大企业,及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受到影响。这样,还谈什么营商环境?
资本会追逐利益,当中国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时,钱不请也会自来。当人口红利消失,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时,未富先老,我们的竞争优势就是这么不稳健的举国体制?
我们有健全的工业体系,可是在疫情来临时,口罩仍极度紧缺,没有什么体系可以抵挡得住全民的一致行动。
如果我们还不注重制度体系建设,打造一个现代、稳定的制度体系,我们在未来面临的颠簸和风险一定不会少。黄金时期逐渐远去,我们却过惯了安稳的岁月,风浪来临,却乱成一团糟。你们,我们都作好准备了吗?
责编:DF
    (8)
    (0)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龙商搜索

    文章总评分

    已评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