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81

零售业关店瘦身局 去陈推新商品重组是关键

来源:互联网 2015-01-23
据中国市场调查机构“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100家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减少0.2%,这是自1996年开始实施调查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据中国市场调查机构“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100家大型商业零售企业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减少0.2%,这是自1996年开始实施调查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究其原因,很多人容易联想到以下几点:节俭之风盛行导致高额商品销售受阻、电商销售势力的不断增强、厂商间竞争加剧导致销售单价下降、同业竞争日渐激烈等等。

然而,冷静分析过后,不难判断中国的流通市场仍处于发展过程中,销售额减少应该首先从流通企业自身找原因。例如:在经济快速成长时期过量开店,尤其是选址在租金昂贵的区域、经营面积过大,只追求规模,不考虑实际效益、缺乏店铺运营管理的经验、员工培训程度不够、商品政策过度倚赖厂商、缺乏对抗电商的经验等等。

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现在是企业谋求进一步飞跃的大好时机。如果可以运用好高效的管理模式,在看似困难重重的环境中仍能提升效益,脱颖而出。

目前,中国的许多企业倾向于采取紧缩平衡的政策。所谓紧缩平衡,即通过关闭门店以节约成本,维持企业发展的策略。实际上美国、日本的许多企业在景气衰退期也曾采取了紧缩均衡的策略。但遗憾的是最终这些企业并没能逃脱低迷的泥沼。通常认为,流通业采取紧缩均衡政策,比厂商更为困难。

首先,流通企业的经费基本都是固定成本,即使关闭了门店,固定经费是不变的,相反,损失会进一步扩大。而生产厂商则可以通过销售多余的工厂或土地以减少固定成本,增加收益。

第二点,流通企业的销售由销售人员来完成。采取紧缩均衡政策,门店关闭,导购员或被调至其他门店,有些被精减,导致员工士气低落,容易进一步引起销售额的下滑。而且,销售额减少,员工工资难以增长,也会使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第三点,在中国,厂商势力往往较强,在促销员派遣、商品出样等方面大都握有决定权。因此,对于业绩不好的流通企业,厂商也会减少支援。

那么,作为流通企业,有没有比紧缩均衡政策更合理的战略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第一,店铺的“去陈推新”。

不是一味地关闭门店,而是要同时增开有望盈利的新店以谋求销售额的平衡。例如,关闭销售效率差的5家小型门店,增开高效运营的3家中型门店。这样不仅能够维持销售额,还能提升运营效率。“去陈推新”是应对销售额增长缓慢的有效策略。

第二,商品重组。

在出样商品中,可以扩大销售效率高的商品部门的规模,而缩减销售效率差的部门。快速成长的商品可以扩大商品出样以提升销售额,销售不振的部门,要勇于大刀阔斧地处理商品,以提升销售业绩。流通企业要经常确认商品结构是否合理,针对效率差的部门要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拖后腿的商品有助于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

第三,公司经营方针由“注重销售额”转为“注重利润”。

在经济高度成长期,增长率是评价企业水准的指针,然而在市场低成长期,更需要企业注重收益。即使销售额没有增长也可以保证收益的企业生命力更顽强。

第四,实践现金流经营。

销售额低迷容易导致企业资金链出问题,有些销售额高的商品若从资金运转角度看,也有可能存在问题。企业要实现长久稳定发展,需要提高商品周转率,增加销售效率高的商品。经济发展低迷,企业经营者容易丧失信心,下意识地采取紧缩均衡政策。然而一定要小心陷阱,因为不当的紧缩均衡有可能导致业绩进一步下滑,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成功的企业经营者说过,“降低成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减少经费来控制成本,还有一种是提升销售额来降低成本,而我会选择后者。”作为经营者,在严峻的环境中,应该慎重审视一下公司现有的经营资源,并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活用这些资源。比起单纯降低5%的成本,不如将现有员工销售能力提升5%,这样也能实现成本压缩。

责编:龙商网
    (4)
    (0)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龙商搜索

    文章总评分

    已评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