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678721

你也想淘金「垃圾」赛道?不妨来看看这份梳理

来源:36氪 作者:李汝晴、慕一、CHUYI 2019-07-19
垃圾创业是下一个风口?空间也许没你想象中大。 一夜之间,垃圾成了全中国人民共同的话题,似乎也成了创业的新风向。资本闻风而动,资金跃跃欲试,搜索指数达千万级,垃圾分类概念股集体暴涨;项目层出不穷,团队争先恐后,一周50家公司注册,大量小程序公号...

“垃圾”创业是下一个风口?空间也许没你想象中大。

一夜之间,“垃圾”成了全中国人民共同的话题,似乎也成了创业的“新风向”。资本闻风而动,资金跃跃欲试,搜索指数达千万级,垃圾分类概念股集体暴涨;项目层出不穷,团队争先恐后,一周50家公司注册,大量小程序公号涌现……

有人评价这是一个隐藏的千亿市场,有人认为这是未来的新兴蓝海。但事实上,涉及垃圾分类的创业项目,早已在中国屡见不鲜。

有先行者探索,有后来者入局,目前“垃圾”赛道又呈现出一个怎样的格局?“千亿市场”到底哪里才是“垃圾”产业链上真正的创业机会?面向未来什么样的“垃圾”项目才真正具有投资价值。

这些话题我们都很好奇。于是,我们根据公开报道及行业信息,分别从垃圾回收产业链的前、中、后端盘点了一些代表性企业和新动态,希望为关注 “垃圾”赛道的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本文我们讲从以下几个方面拆解中国“垃圾分类”赛道:

产业链拆解:前端火热,中后端待开发

必须一提的是,此次出台的“垃圾分类”政策覆盖的全产业链。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提出,“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符合本地实际的分类方式,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实现垃圾分类制度有效覆盖。”

我们对其中“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部分进行归纳,可将其分别归入:

  • 前端:垃圾分类投放、收集

  • 中端:垃圾分类运输

  • 后端:垃圾二次分拣、分类处理

从创业的角度来说,前端市场天然具有相对肥沃的土壤:

  • 一是这里可以直接接触垃圾生产一线的普通消费者和企业,用户量够大;

  • 二是进入门槛底,相较于垃圾分类运输公司需要通过专门的资质认定,建设垃圾处理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金又或是垃圾处理技术创新的高技术门槛而言,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资金要求、技术难度相对更低,且自由度相对高;

  • 三是市场远未饱和,格局未定。在垃圾回收处理的中后端,由于与市政交通、公共利益牵涉较深,一直处于政府财政的支持之下,如垃圾运送归属各城市城市管理局管辖,而重大的垃圾处理项目基本以PPP形式执行。在中后端市场,已经有大型上市公司占据头部位置,格局基本已定。

市场情况也验证了我们的判断,从2017年到2019年,国内市场获得早期投资的公司均集中在前端市场。

2017年—2019年垃圾分类处理赛道融资情况        36氪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从“to C”到“to B”,从分类、回收软件平台到“智能垃圾桶”等硬件研发制造,前端市场的玩家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中后端市场,则更多是“to B”的,初创公司更多的是为垃圾运送公司、垃圾处理厂提供硬件、技术输出。具体又有那些特色玩家,我们将在后文进行讨论。

前端:百家混战的淘金之地

前端环节通过不同的业务模式,可以将参与的企业分成“垃圾回收型”和“硬件制造型”。其中“垃圾回收型”是整个前端产业链中参与规模最大的一类企业,根据运营模式的不同,这一类企业还能再细分成“上门回收型”与“定点回收型”。    

  • 上门回收型

早期垃圾回收创业公司运营时,“上门回收”往往是其主打的卖点及获客方式,O2O是其主要的运营模式,「再生活」即是此类企业的代表。

首先用户在线上平台下单后,公司派人上门收取,根据收取的垃圾类别不同,向客户账户上返一定额度的“币”。通常这些“币”可以用来折现或者购买平台诸如塑料袋等其他产品,用返利的方式激励用户完成更多的订单。收集一定数量的可回收垃圾后,企业再将其卖给下游纸厂、钢厂等企业,赚取差价。

“上门回收”在面向更广阔C端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着客单价低、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再生活」也是几经转型,探索可行的商业模式,可惜到最后都没能摆脱盈利难的困境,最终于2017年倒闭。

事实证明,在垃圾回收行业只做社区O2O是行不通的。那么应该怎么提高上门回收的回收效率,降低成本?许多厂商都进行了不断地探索,目前市场试出了两条路: 

一、放弃全品类资源回收,只做某一类的垃圾回收。 

把业务范围收拢在某一特类垃圾上进行回收,被数家公司证明是一条赚得到钱的路。包括只做电子、金属废弃物回收的「回收哥」;只做纸类回收的「随手回收」、「闲豆回收」、「千鸟互联」等。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做全品类垃圾的回收,会在转卖下游企业前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二次分拣,如果只是做特类垃圾的回收,则能减少这一块的运营成本。 

另外,通过限定回收垃圾的品类,回收来的垃圾质量也得到提高。「随手回收」曾向36氪表示,通常造纸厂面向打包站的废纸回收折损率在 5-10 %,而随手回收的折损率仅为 2-3 %。这不仅降低了后期分拣的成本并提升企业在转卖时的议价能力。 

二、弱化C端客户,转向垃圾体量更大的B端客户。

特类可回收垃圾的体量和市场都有限,既想留在更大的市场又想降低运营成本,应该怎么办呢?诸多企业把目光转向了对垃圾分类强管理、易推行的学校、企业、政府机关等单位。

通过和这些B端单位合作,尽管是同样的业务流程,但是单次回收的垃圾体量更大,回收效率更高。同时因为少了厨余垃圾等的污染,回收质量也得到提高。 

例如「奥北环保」,细化分类了14项可回收物,同时和诸多学校、企业、机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截止2019年07月,奥北环保已在成都、西安、北京发展了263个机构会员,确保自己的回收体量。 

不得不提的是,许多企业选择将一、二两点结合,进入“回收企业级客户的特类垃圾”这一垂类市场。其中做的比较好的当属「闲豆回收」。其业务范围仅包含废纸、家电、废塑料的回收,但截止2018年11月,闲豆回收服务的企业级用户超过 12000 家,月回收量突破 1 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 120%。其在2018年10月获得一笔亿元级的C轮融资。 

“上门回收型”企业梳理

  • 定点回收型

在满足客户垃圾分类的需求方面在社区中投放智能分类垃圾桶/回收站,成为了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

如「一桶收」推出了“一码一收”的社区无人回收机。具体来讲,采用的是先“贴码”再丢弃的模式。用户需要先领取一个印有二维码的垃圾袋,或者领取二维码贴纸贴在自己的垃圾袋上;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绑定信息,将废品装入垃圾袋中;接着在智能垃圾柜上扫描二维码,直接将垃圾投入;垃圾按重量计费,用户可在微信端获取收益。

而「爱家·环保屋」则是在社区投放智能回收站“环保屋”,并实现实行“一屋一岗”的管理模式,为每台环保屋配备受过专业培训的管理员。管理员在普及分类知识的同时承担监督垃圾正确投放的责任。

「小黄狗」也是在小区、写字楼等地放置智能垃圾桶,用户在交互界面选择投放的可回收垃圾种类,称重后分类计价,可在APP提现。作为曾经规模最大的垃圾回收创业公司,小黄狗最高峰时注册用户超过300万,覆盖全国33个城市。后因控股股东唐军因团贷网暴雷投案,小黄狗正处于破产重整流程中。

通常情况下,to B的垃圾回收企业也会涉及一定的社区街道的服务,只是业务占比并不大,垃圾投放的正确率也和B端企业带来的没法比。但是随着各地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这些状况应该会极大改善,企业的业务重心也将再次调整。 

“定点回收型”企业梳理

  • 硬件制造型

“硬件制造型”企业梳理

不论那种运营模式的企业,垃圾回收硬件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分类垃圾桶到垃圾处理设备,如果不能自主设计生产,就需要采购其他企业的产品。不少企业就看中了这一块的商机。通过为企业以及个人提供大、中、小型垃圾回收设备,这类“硬件制造型”企业在垃圾回收前端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比如「延杭智能」,即提供各类垃圾处理设备及解决方案。 

另一类家用产品,在政策的带动下异军突起,那就是分类垃圾桶。淘宝极有家数据显示,6月垃圾桶销量超300万件。天猫方面6月份的销售额也是同比增长500%,其中超85%的销售额由上海用户提供。  

另外,也有部分企业,如「拨浪鼓回收」、「虎哥回收」、「 一起分类」,通过自主物流、自建分拣仓储的方式,实现跨环节或全环节的业务模式,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跨/全环节垃圾前端回收企业梳理

总的来说,不管是哪一类前端垃圾回收厂商,通常只是在当地或少数几个城市开展业务,至今尚未出现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的头部企业。之前是迫于居民环保意识普遍薄弱,垃圾分类投放执行不到位,企业回收成本高,经过这次政策层面的推动,企业前端垃圾收集、后端分拣的成本能大大降低。行业盈利空间增大的同时,也会引来更多玩家的参与。怎样的回收模式能带来最大的价值,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其他服务类”企业梳理

如果单纯从环保的角度看,我们能看到许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从源头上,即生产环节上降低产品包装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例如前段时间,可口可乐旗下饮料品牌雪碧,宣布将于2019年9月起,把标志性的绿瓶,更换成更易回收的透明塑料瓶。但雪碧并未将更换瓶身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对消费者而言,售价、瓶子尺寸都没变。可口可乐公司还宣布,旗下产品Glaceau Smartwater也会在年底前使用100%可回收塑料制作瓶身。

与之相对应的是上游供应链的成熟,在提供诸如可降解塑料等环保材料方面,也有一些公司,如: 美国的生物塑料树脂制造「BioLogiQ」、「Danimer Scientific」;日本Fuji Pigment集团旗下的「Green Science Alliance」。同时还有许多创业公司,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校博士生组成「BluePHA」创业团队;印度创业公司「EnviGreen」;多伦多士嘉堡(UTSC)的工程师和毕业生创办的学生创业公司「Genecis」,在为可降解塑料/材料的合成与应用提供自己的方案。

中端:前后端公司的产业链延伸高地

垃圾运输物流是整个垃圾回收处理产业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此前,《新京报》曾引述环保人士黄小山的一组数据:以北京为例,从垃圾的产出到最后收集,中间要经过运输、中转站中转、焚烧填埋和堆肥,仅运费就占了1/4。

由此可以看到垃圾清运这一模块对降本增效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但由于垃圾清运需要生活垃圾清运的资质,且这个资质还包括餐厨垃圾清运、生活垃圾清运、建筑垃圾清运、粪便清运等不同品类的资质,这也提高了创业者的门槛。 

总的来说,在中端业务模块从大方向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仅从垃圾运输这一种业务出发的公司,一类则是从前端或是后端业务衍生到中端业务的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提供物流运输软件服务和物流运输硬件制作商。

  • 垃圾物流运输软件服务公司

利用互联网提升车队派遣和运营效率这件事情,滴滴和Uber已经给市场打好了样。同样垃圾运输物流从本质上也是对运输车辆以及运输订单的灵活调配。

在这个类型上,有36氪曾经报道过的「好运拉渣」,一家装修垃圾清运平台,它借鉴滴滴的模式,让工长和司机通过平台下单、接单,而平台基于算法进行派单和路线设计,提高供需匹配效率,解决工头”找车难“,司机跑单成本高的问题。

国外,则有美国公司「Rubicon Global 」,这是一个美国线上Sass垃圾处理交易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平台,为回收企业和垃圾供应方提供供需匹配的软件,为运输企业进行车队监管和路线优化,与「好运拉渣」不同的是,「Rubicon Global」关注的是全品类可回收垃圾,并且还提供为客户研究定制化垃圾回收利用方案的业务。目前,Rubicon 的融资总额达到 2.61 亿美元,2017年估值已达8亿美金。

中端环节公司梳理

  • 垃圾运输专用设备制造商

垃圾需要用专用的车辆进行运输,而这些车辆制造基本被传统的专用车制造厂商所垄断。也有包括龙马环卫(603686)、盈峰环境(000967)等多家上市公司。

这些传统的车厂也有针对垃圾分类进行特有车型的研发,如「烟台海德」在2018年已经着手研发各类垃圾分类综合转运车,同时也研发了综合分类箱,将其用于大型回收车周转不便的小区,运输方便,可综合收纳不同种类垃圾,拥有4倍于普通垃圾桶的容量。

还有公司正在研发无人纯电扫路机,自动驾驶垃圾车等,比如,2017 年沃尔沃就曾与瑞典一家废物管理公司Renova合作开发和销售一款可自动往返于垃圾回收点的自动驾驶垃圾车。

  • 兼顾中端的业务的前后端公司

在上文中已有提及前端公司中有自主物流、自建分拣仓的公司,在这里不多赘言。

而后端公司也在智能调度市场有所动作,比如,「浙江伟明环保」拥有一套智能环卫系统,监管部门可通过管理系统终端实时掌握车辆、人员、垃圾量等各方数据,实现环卫运营管理全过程智能调度。

后端:传统产业求变

垃圾回收后端环节公司梳理

  • 传统垃圾处理厂

大多数情况下,垃圾处理都使用焚烧处理、填埋处理的方式,据北京市城管委2016的数据,北京共有28家大型垃圾处理厂。而上海则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烧厂。创业公司想要在这一端直接建造大型垃圾处理厂可能性几乎没有。

  • 垃圾就地处理设备供应商

垃圾就地资源化通俗来说就是无需将垃圾远程运输到集中式垃圾处理厂,直接就能将小范围内直接处理回收利用,并且尽可能做到零排放。这种处理方法大多用于餐厨垃圾的处理,国内多个城市都有落地就近处理中心。早前由于居民垃圾并未在收集端就执行严格的分类政策,这类处理中心多落地于大型食堂及餐饮集中地区,如今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趋严施行,预计这类垃圾处理中心会进入社区街道,数量也会更多。

《上海市湿垃圾规划》(2016-2020)中,就有明确提出逐步建立湿垃圾就地、就近、集中相结合的分类处理体系的做法;今年3月,广州就曾投入1443万元在番禺区沙头街建立了一站式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处理中心。这类在社区、工厂、园区建立就近建立的垃圾就地资源化中心基本由市政资金出自修建,少数由企业修建,领取政府补贴。为这些处理中心输送相关设备就成了许多初创公司的选择。

如「净梧科技」,他们借鉴荷兰模式,研制了一种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备,可以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通过研磨、脱水、生物处理等方式,将废弃油脂可以制成生物燃料,将固体垃圾制成无味、无菌的有机肥料。据称,该公司生产的一套中型设备可日均处理1吨餐厨垃圾,适用于中等规模的食堂或者街道层级的餐厨垃圾处理。现在,他们研制的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设备已在威海、广西两地的大型食堂试点。下一步,打算在上海的街道试点推广。类似厂家还有,「东阳科技」、「加百列生物」 等。

除了针对B端和G端的中大型设备,也有针对C端的小型设备——食物垃圾处理器。这类这杯在中国还比较新奇,但在国外普及度较高,在美国的普及率高达80%,成为家庭的常用电器。国内也有创业公司根据国内的不同情况,改良了这一设备,如「亲然之家」 ,就制造了一种家用的食物垃圾处理器。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利用离心力将食物粉碎,不管吃剩的是菜叶还是排骨,统统会被它研磨成直径1-2毫米的颗粒,这样进入下水管道畅通无阻,相类似的厂家还有「绿山厨电」等。

  • 垃圾分拣智能设备商

将AI机器人用于垃圾分拣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国内目前从事垃圾分拣机器人研发的公司并不多,此前,可查的仅有中城绿建推出了针对建筑垃圾的智能分拣机器人,以及航天科技正在开发环保分拣机器人。

此外,更多的案例来自于国外,比如,美国创业公司 「AMP Robotics」,利用机器视觉及机械臂进行精准垃圾识别与分拣,曾获得百度风投投资;还有光学分类设备生产商 「National Recycling Technologies 」推出了Max-AI 的分拣系统,以及芬兰的「ZenRobotics」的机器人垃圾分拣系统和日本FANUC视觉分拣机器。

  • 垃圾处理工艺研发商

针对各种特定的材料进行回收处理,是众多公司处理公司努力的方向。比如国外有「OnSite Waste」,这一家美国医疗垃圾处理公司,通过简单安全的方式处理医疗废物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及「Waste ventures」它是一个可以提供2B干湿垃圾的处理的美国平台,转售为有机堆肥给农民农民,提高农业产量。

国内则有「三态环境」从事中小城镇湿垃圾处理系统研发及应用,「东和环保」则主要对废油进行蒸馏再生、对废轮胎、废塑料塑料进行裂解炼油,对医疗废物热解焚烧以及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发电。

还有则是综合处理厂商或是为垃圾填埋场等大型处理厂服务的公司,如「经纬腾云」的主营业务就是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碳减排交易、填埋场生态修复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具体包括沼气提纯利用、餐厨垃圾利用、热电联产、垃圾焚烧发电等;「玉禾田」则主要从事物业清洁、市政环卫等综合环境服务,还提供生活垃圾衍生颗粒燃料、餐厨垃圾发酵制成有机肥、地沟油转生物柴油等再生资源的投资与发展。

责编:赖章平
    (0)
    (0)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龙商搜索

    文章总评分

    已评 请求出错,请刷新页面